第二章 人为什么会上火(2)(2 / 2)

不上火的生活 佟彤 0 字 2021-07-09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病人,女性,56岁。有一天她突然流鼻血,流得很猛很多,好不容易才止住。那次流血后她也没觉得异常,至少没有失血的感觉,反倒觉得轻松了。过了几天,鼻子又出血了,来势汹汹,她害怕了,就去了医院,看五官科。医生找到了出血的地方,把那条血管焊上了。她以为从此平安无事了,结果第二天就觉得头晕,比止血前更难受。再去医院,一检查,发现是高血压,170100!医生这才明白:她之前出鼻血其实是在去火,发泄多余的能量,减轻血管的压力;后来堵上那条能去火的血管,没了去火的出口,血压就升上去了。

只要你不是血小板缺少的人,肝脏也没问题,那么偶尔流鼻血未必是坏事,一种是自身的去火方式,另一种可能是信号,如血压高。

也许有人流鼻血会联想到鼻咽癌,但鼻咽癌的出血是和鼻涕混在一起的,是涕中带血,一般这种来势汹汹的流鼻血,不关鼻咽癌的事。

有些人连续几十年年年献血,都成习惯了,身体越来越健康。按他们自身的说法,献血后不上火了,不献血反倒憋得慌。

科学家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质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定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独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的人,血液黏稠度会明显降低,流速也加快了,脑的血流量也提高了,很少发生脑缺血的现象。芬兰一个研究小组对2682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两年里至少献过一次血的人,在5年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低86%。美丽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一半。

献血,等于去掉了身体的淤滞,避免了由淤滞导致的上火。

这个道理在名列金元四大家的张从正的用药过程中有体现。那时游牧民族以肉奶制品为主的饮食习惯影响着全社会,全民上火,因此他提出了以攻为补的治疗法,就是用去火的泻药来达到补养的目的。他的理论是:损有余,乃所谓补不足也。徵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其中所说的有余、徵瘕就是人体多出来的火,用药物把它泄出去,人的正气就被调遣出来了,就等于吃了补药。

现在许多中医会保养,很讲究缓泻,在他们眼里缓泻等于进补,他们会一两个星期吃一次泻药让自己缓泻一次,这是他们保养身体的秘籍。

想出来的火

元朱丹溪《格致余论》:以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温柔的声音、美丽的颜色、馨香的味道都是诱惑,人心都是肉长的,不可能不为所动。

1.**之火:**-实力=上火

和古人相比,现代人受到的诱惑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性这一初级阶段,各种各样和现实脱节的、超过自己能力的**其实都是诱惑,所以更容易上火。

心里所想超过身体所能时,就要上火了。陈小野给出一个等式:**-实力=上火,这个等式左边两项的差越大,上的火就越大。比如孩子突然有个出国机会,过期不候,但家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四处筹借未果,这就要上火了。烦的时候就会想:还不如没这机会呢!有了机会又去不了,让人更难受。

什么时候最痛苦?选择越多越痛苦,这是心理学上的答案。有选择就会引发**,选择越多**就越多,当**超过了自己的实力,不能达到时,就容易上火,就容易痛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