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夺嫡风云(2 / 2)

允礽的皇太子复废以后,玄烨年事渐高,体弱多病。诸皇子争夺储位步伐加剧。胤禛虽没有公开活动,但暗中也时时为自己的前途焦虑。他的党羽戴铎察其心事,在一封给他的信中,详细为他分析了形势,提出了解决办法:诸王当未定之日,各有不并立之心。……我主子天性仁孝,皇上前毫无所疵,其诸王阿哥之中,俱当以大度包容,使有才者不为忌,无才者以为靠。……至于左右近御之人,俱求主子破格优礼也。一言之誉,未必得福之速,一言之赞,即可伏祸之根。主子敬老尊贤,声名实所久著,更求刻刻留心,逢人加意。素为呈上亲信者不必论,即汉官宦侍之流,主子似应于见面之际,俱加温语数句,奖语数言,在主子不用金帛之赐,而彼已感激无地矣。贤声日久目盛,日盛日彰,臣民之公论,谁得而逾之?……古人云,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况主子以四海为家,岂在些许之利乎?…更求主子加意作养,始终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俾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仰藉天颜,愈当奋勉,虽未必人人得效,而或得二三人才,未尝非东南之半壁也。(《戴铎奏折》)

胤禛对戴铎的分析十分叹服,称之为金石之言。但因信中所说的全为关乎胤禛生死荣辱的大事,欲盖弥彰,他阅后不得不做上两句于我分中无用的表面文章。胤禛一面发誓赌咒般地说:我若有此心,断不如此行履也,一面在暗中加紧了活动。康熙五十五年秋,戴铎奉命去福建,路过武夷山,见一道人,行踪甚怪,与之交谈,言语甚奇。胤禛得知后,命戴铎:所遇道人所说之话,你可细细写来。戴铎受命,便回报:他说乃是一个万字,奴才闻知,不胜欣悦。其余一切,更容回京时见主子时再为细启知也。福建到京甚远,代字甚觉干系,所以奴才进土产微物数种,内有石田图书一匣,匣子是双层夹底,将启放于其内,以便主子拆开。胤禛接信后,十分高兴,忙回示:你如此做事,方是具见谨慎,所遇道士所说之话,不妨细细写来。你得过如此等人,是你好造化。(同上)从胤禛与戴铎的几次通信中,不难看出,在储位空虚的十年问,胤禛并没有游离于诸皇子争斗之外,只不过他的手段更为隐蔽、巧妙罢了。

储位久虚,不仅使实力雄厚的皇子们加紧了结党活动,就连被废黜的皇太子允礽,也跃跃欲试,企图东山再起。康熙五十四年,废皇太子允礽听到青海活佛哲卜尊丹巴胡图克图曾有二阿哥灾星未脱的说法后,便像是在黑暗中见到了光明,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他不顾自己两次被废被监禁的地位和环境,竟利令智昏,妄图再得储位。当时噶尔丹的后人策妄阿拉布坦无端进犯青海,玄烨正准备发兵征讨。允礽以为他东山再起的机会已到,便勾结给其福晋看病的医生贺孟頫\,用矾水给曾助允禩作乱而受到处分的都统公普奇写密信,望他保举自己为大将军。康熙对允礽早已绝望,允礽这种不识时务的举动,自然要遭到失败。其结果,普奇、被照前拘禁,贺孟頫\被处以斩监候。

诸皇子的争斗以及皇帝的渐老,引起当时朝政动荡,使朝中一些大臣,也卷入立储jiu纷之中。再废允礽后的十年中,曾数次出现大臣上疏请求建储的事情,但因都与玄烨的原意相悖,遂俱以失败告终。

再废允礽的第二年,左都御史赵申乔即上疏奏请册立皇太子,被玄烨驳回。康熙五十六年,朝中德高望重的文渊阁大学士、尚书王掞,效法其祖王锡爵在万历年间屡奏建储,拥立朱常洛为皇太子之事,上疏密奏,望玄烨早日立储。不久,御史陈嘉猷等八人又为建储之事公开上疏。他们反复申诉国本重大,实系千秋万世之计,久安长治之鸿基的道理。王掞还说,如果他不把这个意见奏闻玄烨,则上负皇上知遇之隆,下背先臣(即其祖王锡爵)忠尽之训。(然而这些不仅没有赢得玄烨的赞同,反而导致了他的反感。他训斥王掞屡次陈奏,皆以伊祖为辞,语言烦絮,揆其意中必有所主。且不思万历之时纪纲沦坏,所立非人,以致世运日替。王掞何不愿国家安泰,长享昌运,而乃以末季之事为比喻耶?玄烨在立储问题上如此鲜明的态度,并没有引起朝臣足够的注意。仅仅一个月后,又发生了翰林院检讨朱天保奏请复立允礽为皇太子的事件。

康熙五十七年正月,朱天保上疏,认为允礽其过失由习于骄抗,左右小人诱导之故,而储位关系重大,不该像移动棋子那样轻易变动,应严防藩臣傍为觊觎,以至出现天家骨肉之祸的局面(《清史稿·朱天保传》)。这份奏折,是在其父兵部侍郎朱都纳及内兄戴保、常赉等人共同策划下写出来的。应该说,他们确是为了清王朝的稳定着想。但他们缺少策略,直接提出复立允礽为皇太子,触犯了玄烨的禁令。康熙五十一年复废允礽时,玄烨曾明确宣布,以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朕即诛之因此,玄烨见到朱天保的奏折后,大动肝火,两次御门亲审此桑,查出与此案有牵连的近十人。最后,将朱天保、戴保处死,其他人或革职流放,或枷号收监,其妻子儿女都被斥人官为奴。

朝臣卷入立储之争的风波并没有到此截止,三年以后,又出现王掞再次上疏建储一案。其时为玄烨登极六十年的喜庆日子。衰老而崮执的王掞,决心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再次提出他耿耿于怀的建储问题。康熙六十年三月,正当康熙六十八岁万寿节之前,王掞上疏:…臣愚以为皇上于启后之计,尚不能不仰烦睿虑也。方今储位尚虚,海内颞颐想望,已非一岁……今当宝历六十年周而复始之景运,真数千年未见之昌期,倘蒙断自宸衷,焕发德音,布告中外,择吉建元……圣寿无疆,方亿万斯年,青高孝养,亦亿万斯年矣。接着,掌河南道事监察御史陶彝、掌浙江道事监察御史范长发、掌山东道事监察御史邹图云等各御史共十二人,又联名上疏,希望皇帝早定储位。这一下玄烨勃然大怒,斥责他们以朕衰迈,谓宜建储,欲放出二阿哥,伊等借此邀荣。他甚至怀疑王掞等人是以汉族人的身份看清王朝的笑话:万一有事,其视清朝之安危休戚,必且谓与我汉人何涉?在处理此事时,玄烨把王掞上疏请求建储,与其祖王锡爵在万历年间拥立朱常洛又一次联系起来。他说泰昌即位未及两月而亡(实为一月),接着又出现魏忠贤、客氏专权、李自成起义、明朝灭亡等大事,都是由于万历皇帝听了王锡爵的话,立了一个不该立的太子所致,王锡爵已灭明朝,王搂以朕为神宗,意欲动摇清朝。如此奸贼,朕隐而不发,可乎?因此,万寿节一过玄烨即下令将王搂、陶彝等人遣戍西北效力,王掞年过八十,由其子王奕清代行。由于此次同谪共十三人,所以史称十三言官。最后有四人死在塞外,成了储位之争的牺牲品。<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