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十七节(2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5563 字 2019-08-12

狗蛋看见林清华向自己微笑,好象是在鼓励自己,立即勇气大增,两只手上的力道也大了些,敲得铁皮鼓“咣咣”直响。那天在刑场上,看到狗蛋尿了裤子,围观的百姓哈哈大笑,羞得狗蛋恨不能挖个地洞钻进去,后来林清华来到他身边,吩咐部下带狗蛋去换裤子,等狗蛋换完了裤子,林清华又问狗蛋敢不敢继续行刑,看着林清华那鼓励的目光,狗蛋坚定的点了点头,林清华拍了派他的肩膀,说道:“好,等办完了事,我就让你进镇虏军的精锐部队!”于是乎,狗蛋就进了精锐部队,但军官看到狗蛋的身子骨单薄,怕他吃不了苦,又不敢回绝林清华,只好让狗蛋当了一名鼓手。狗蛋刚开始拿到铁皮鼓的时候想哭,自己好不容易才进来,谁知这杀千刀的军官竟然让自己来敲鼓,这不是戏弄人吗?一气之下,狗蛋跑到林清华那里哭诉,说军官给他穿小鞋,要林清华给他主持公道。林清华问明情况,知道是自己疏忽了,但又不能让狗蛋失望,于是安慰狗蛋,说:“狗蛋呐,不要小看了这鼓手啊!要知道,在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战场上,士兵们就是靠得鼓声来行动的,可以说在部队里,你就是军官的直接下属,他的命令都要靠你来传达,所以你的责任是很大的,你就是指挥棒,指到哪里,部队就冲向哪里。怎么样,你再想想,到底还干不干?”

听到林清华这么说,狗蛋忽然觉得自己非干不可了,想象着自己在战场上的威风,狗蛋立即决定当一个好鼓手。可当狗蛋去教导连学习时,他才知道要当一个好鼓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步伐整齐,而且还要记性好,集合时的鼓点声、前进时的鼓点声、变阵时的鼓点声等等,这些都要记牢了,绝对不能出一点差错。幸亏狗蛋的记性还不错,只两天就记牢了所有的鼓点声,但就是走不好军队中的步伐,别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可狗蛋还没入门,没办法,连长向林清华汇报,林清华想了想,决定让狗蛋到部队去亲身体会一下,于是狗蛋就成了一支巡逻队的鼓手,经过两天的磨合,现在狗蛋的步伐已经像模像样了。

望着巡逻队远去的背影,路边的人议论纷纷,因为他们中有些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巡逻队,对于巡逻为何还要敲鼓迷惑不解,方世玉也同样迷惑,他问道:“侯爷,为何要敲鼓呢?如果那些歹人听到鼓声,只怕老远就跑了。”

林清华得意的说道:“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了。现在世道不太平,人心思乱,有些道德败坏的人一有机会就为非做歹,光靠抓是抓不完的,于是我就想到了这个办法,一边用严刑峻法来震慑罪犯,一边用巡逻队的鼓声来警告那些欲图做恶的人,把罪恶消弭在无形之中,而且这样的鼓声能给百姓带来一种安全感,能稳定人心。”

一旁的洪熙官说道:“这一着确实见效,城中很快就太平了,我听说有些歹人混不下去了,已经纷纷逃到外地去了,没逃的也正在四处筹集路费,准备外逃,我看这几天恐怕还得加强巡逻力度,免得被歹人钻了空子。”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我也考虑到了,这几天还需洪兄多费点心,免得百姓遭殃。对了,时间差不多了,可以开始了。”说完便走到宅门边,吩咐士兵点燃鞭炮。

待鞭炮燃尽,林清华在众人的簇拥下,将门匾上的红绸拽下,门匾上“联席会”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众人眼前。

林清华一马当先走进宅子,数百名围着林清华的人跟着他走进了宅子。众人好奇的东张西望,有几个以前来过这里的人纷纷发出惊叹声:“这才几天就变了个样子,真是认不出来了,怎么把厅堂的墙全都拆了?”

林清华夺了汝宁城后,立即派人到处查看有没有大一点的房子,直到有人提醒,林清华才猛然醒悟,想起整个汝宁城中只有刘洪起的新宅子是最高大的,他跑到宅子一看,发现刘洪起的新宅子居然是连成一片的,只要把中间的那些用来分隔房间的墙推倒,就成了一个宽阔的大厅,足足能容纳近千人,实在是个开会的好地方。于是他说干就干,派来一个连的士兵,只用了不到一个下午,就把宅子的内墙全部拆干净,只留下了外墙。昨天下午,家具店的王掌柜派人送来了木架子,并说明天一早就把桌椅送来,林清华马上命人将木架子摆好,并派人通知早已在城里住了几天的各寨代表准备第二天开会。

来到大厅门口,一位镇虏军的连长跑来报告:“报告,桌椅已全部摆好,可以进入了。”

林清华点头示意,吩咐连长带领士兵警戒会场,便带领众人进入了大厅。

经过了好一通的混乱,众人还是没有分好座位,有的椅子上一个人也没有,有的椅子上却坐了好几个人,他们互相认识,正热情的打着招呼,丝毫不把维持会场秩序的士兵的命令放在眼里,整个大厅乱哄哄的,像是个菜市场,士兵们急得满头大汗,却一点办法也没有,连他们的喊声也被噪音淹没了。

见到这个场面,林清华大喊了几声,但并没见效,他只好从腰间拔出短枪,冲着房顶放了一枪,子弹呼啸着掀开了一片瓦片,在房顶上留下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洞,一缕阳光从洞里穿过,正好照在林清华的脑门上。

听到突如其来的枪声,众人都吓了一跳,乱哄哄的大厅立即安静下来,众人全都直楞楞的盯着林清华脑门上的那缕光线,在大厅外的士兵也慌忙涌进大厅中,看到林清华安然无恙,才松了口气。林清华抬头看了看被他打出来的那个“天窗”,拍了拍头上的灰尘,对涌进来的士兵说道:“这里没事,你们去把这个洞补一补。”说完他转过身子,向着大厅中挤在一起的众人说道:“你们不要乱坐,我先前不是说了吗,每个寨子三个人,这里的椅子恰好能坐三个人,你们快重新坐好!同寨子的人才能坐在一起!”

众人听后,又是一通混乱,忙着寻找自己同寨子的人。林清华望着这些没头苍蝇一样乱窜的“代表”,真是百感交集,“这就是我想象中的民主先驱吗?太让我失望了!”林清华心里想道,但随即想到美国刚立国时的那些乡下泥腿子议员,他的心中又释然了,民主,不正是从草根阶级中诞生的吗?自从拿下了汝宁城后,林清华便派人向曾经被刘洪起统治的寨子送信,明确告诉各寨,如果愿意归附他,那么他就会用军队保护各寨的安全,防止土匪、流寇、官军、清军的骚扰,若是不愿意归附于他,那么也不勉强,但若出事,他不负责。各寨接到了林清华的信,经过几天的考虑,大多愿意归附林清华,并按照信中的要求,各派出了三名代表,前往汝宁城参加大会,两天以前人已到齐,林清华数了数,共有九百人,也就是说有三百个寨子愿意归附他,比刘洪起控制的寨子都多。仔细打听下,才知道原来是有些寨子得到了消息,由于现在正处乱世,兵匪成灾,考虑到寨子的安危,在没收到信的情况下也派出了代表,希望林清华能接纳他们,对此林清华当然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