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六节(2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4589 字 2019-08-12

林清华与各门派早已约好,今天在少室山下结盟,因而早早的就赶到了山下凉亭。本来他们是想找个大屋子结盟的,但遍寻附近各处,竟没找到一座大一点的、完好的房子,少林寺虽大,但少林寺方丈并不想搀和其间,林清华也不想硬拉少林寺下水,于是只得在少室山下结盟了。之所以选在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位于山脚下一个较为偏僻的山谷中,山谷中有一个不知道何年何月建的凉亭,虽然有些破旧,但亭子不小,足以容纳三五十人,更为重要的是,只要在四周山坡上派几十人守卫,就不怕有人偷听,而且此处离各门派都不远,方便联络。

到得下午申时,人已全部到齐,三十多个门派,黑压压两千多人,将小小的山谷挤得水泄不通。林清华坐在亭子中,洪熙官与方世玉如哼哈二将般伫立身旁,身后则站着六名威风凛凛的镇虏军士兵。待三十六个门派的掌门到齐,林清华便从怀里拿出了张圣旨来,并大声念了出来。这张圣旨是离京之前由皇帝亲手纂写的,林清华、陈子龙、史可法和“四阵”将领人手一张,本是为了北伐明军到了北方之后征粮征兵之用,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林清华随身带着的御赐金锏早已和大炮一起沉入了湖底,现在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就只有这张圣旨了。

林清华念完了圣旨,各掌门山呼“万岁”,林清华边吩咐众人找地方坐下。这些门派本来并不是什么大门派,都是些小门派,林清华连他们的名字都没听说过,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洪熙官也只听过几个,因此这些掌门也并不讲究,有的学林清华的样坐在石凳上,但人多凳少,更多的只能坐在了凉亭的地上。

待众人坐定,林清华开口说道:“诸位能于今日赴会,实在是给了林某面子,林某在此多谢各位。”说完便站起来行了个拱手礼,接着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内有流寇作乱,外有鞑子入侵,亡国之祸就在眼前。幸而新皇登基,励精图治,一意恢复中原,前些日子令本侯与史阁部领军北伐,眼看就要克复中原,但鞑子阴险,汉奸可恨,使得北伐功败垂成,甚是可惜。想那鞑子一心想灭我中华文明,奴役我炎黄子孙,对我汉人极其残酷,夺我田地,烧我祖屋,诸位都是从北边南下的,理当知道我所言不虚吧?”众人听后无不摇头叹息,想起自己在北方的良田美宅都被清军夺去,更是怒火中烧,有几个脾气暴躁的立刻开口大骂。

林清华等着众人发泄完后,方才继续说道:“俗话说的好‘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今正是我堂堂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今天大家聚在一起,正是为了光复中华。来,来,来,和了这碗酒,咱们今后就是一家人了!”说完便吩咐部下倒酒。

林清华带来的两坛酒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的陈年高粱酒,酒味醇香,沁人心脾,众人自从落魄一来,从未喝过如此好酒,也不用林清华吩咐就自己倒起酒来,几碗酒下肚,便开始放出豪言壮语,发誓要将鞑子全部消灭。

洪熙官看着这些人,皱了皱眉头,他想不通为什么林清华会把这些不入流的小门派招揽过来,要是想结盟,跟那些大门派比如少林、崆峒、武当、蛾眉这样的就行了,何必跟这些小脚色称兄道弟。林清华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些小门派势力单薄,又与官府没有什么瓜葛,易于控制,大门派能入伙当然更好,但一来他们大多自视清高,二来官府对他们很注意,不如小门派灵活,对自己以后的计划可能会有些拖累。

喝完了结盟酒,众人便开始推举盟主,各人均在心里打着小算盘,自从知道林清华的身份,他们就希望靠着这棵大树飞黄腾达,因此对林清华无不刻意巴结,于是林清华当仁不让的坐上了盟主的头把交椅。接下来便是起名字,众人交头接耳,有的说叫“兴汉盟”,有的说叫“中原会”,但这些名字都不符合林清华的想法,等众人议论了一阵,林清华才让他们安静,说道:“关于这个名字嘛,一定要起的响亮一点,隐晦一点。咱们干的是驱逐鞑虏,光复中华的大事业,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上跪天地,下跪父母,因此我决定,咱们就叫‘天地会’!”

听到这个响亮的名字,众人均觉顺耳、上口,于是全都高声喊道:“天地会!天地会!天父地母!反清兴汉!”连平时沉默少言的洪熙官也目露精光,口中喃喃念道:“天地会,天地会!真是好名字!”

等众人安静下来,林清华就开始了组织分工,他按照中国民间传说,以三十六天罡将天地会分成三十六个分舵,分别是天魁堂、天罡堂、天机堂、天间堂、天勇堂、天雄堂、天威堂、天猛堂、天立堂、天捷堂、天英堂、天空堂、天富堂、天佑堂、天满堂、天退堂、天剑堂、天罪堂、天败堂、天寿堂、天平堂、天损堂、天暴堂、天哭堂、天异堂、天暗堂、天牢堂、天慧堂、天杀堂、天贵堂、天究堂、天速堂、天孤堂、天伤堂、天微堂、天巧堂。这些分舵以入盟的三十六个门派为基础组建,各派掌门担任香主,以后入盟的就只能于这些分舵中选择加入。林清华还公布了会规,这是他根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的,要求众人严格遵守,并且互相纠举,同时任命洪熙官与方世玉为左右护法,负责执行会规。林清华决心将天地会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地下组织,因而他要众人守口如瓶,不得出卖会中兄弟,违者以会规处死。林清华也知道,这些人心中并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只是圉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损”的念头才被迫南下的,若不给他们点甜头,他们恐怕也撑不了多久的,因此在说完了会规后,他也向众人许诺,若是驱逐了鞑子,则每人都有封赏,他像电影中的陈近南那样,鼓励众人“从鞑子的手里抢回我们的银子和女人!”

等安顿好了会中的各项事物,林清华便要众人各自回去,分别派出会中兄弟,前往豫西、豫南一带打探消息,众人领命而去,刹时间,原本热闹的山谷沉寂下来。林清华带着部下离开凉亭,向着少林寺走去,无意间回头望了一眼凉亭,见亭檐上挂着一块木匾,虽然木匾已有些摇摇欲坠,但还是能隐约看清那上面写着的三个大字:“红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