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总统府议事2(1 / 2)

 段祺瑞气结,但是他一介武夫又岂能说得过这些文人,袁世凯又两不相帮,很快段祺瑞就被辩得哑口无言,倒不是说段祺瑞没有道理可说了,而是鸡同鸭讲,根本就说不到一条路上去。

“近日古德诺先生发表了一篇《共和与君主论》,杨某拜读之后大为叹服,文中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了世界列强富裕强大的原因,也以大量的事实作为佐证,有理有据,堪称神作,对于国内的现状,古德诺先生也进行了分析,将共和制和君主制进行了大量的对比,事实上君主制更加适合我中华的国情!”

见到段祺瑞不在上一个问题上纠缠了,杨度开始抛出下一个话题。

“这如何使得,我们好不容易才推翻满清,又怎么能走上这条老路?”

袁世凯眼中闪烁,终于发言了。

“大总统只怕有所误解,满清之败,非制度之败也,而是满清已经在国内统治了两百余年,早已龙气耗尽了,满人成了国家的沉重负担,几次对外战争又几乎无不败北,耗尽了人民的期望,清皇室目光短浅决策错误,自然是渐行渐远,而今大总统一统江山,民气威望又岂是满清能比的,总统府的官员们在大总统的激励下,也是奋发图强,日日革新,北洋大军在合肥的训练下早就不是当年的绿营丘八了,假以时日,重现祖上荣光又何足道哉?”

“不成,不成,皙子说笑了,老汉何德何能,敢觊觎神器,皙子这话可不能外传,否则不被全国的唾沫星子淹死!”

袁世凯赶紧推辞,不过语气却没有那么坚决。

“杨皙子,你这个奸贼!你是装备要做国家民族的罪人吗?大总统带领兄弟们分离打拼多少年,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让你一句话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你是想要误导大总统,让大总统承受万世骂名吗?”

段祺瑞拍座而起,想要冲上去殴打杨度,却被一众人劝住,袁世凯的脸色更加黑了。

“芝泉(段祺瑞字),何必动怒,何必动怒啊,皙子也就是这么一说,老汉心里有素,岂会做出此等事情,皙子,还不赶紧给芝泉道歉,这种玩笑能随便开吗?”

“大总统,非是卑职对大总统有什么意见,而是杨皙子的话太过惊世骇俗,若是传了出去,将陷我北洋于何地,陷大总统的一世英名于何地,这奸贼,我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众人虽然极力劝解,段祺瑞依然愤愤不平,倒不是段祺瑞的思想有多么的进步,而是他心里清楚,国家好不容易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满清又实在令人失望,前车之鉴不远,如何能逆天而行?

国内支持传统帝制的不是没有,但是也就是一直鼓吹君主立宪的那一小撮人,实力不足论,而全国各地的实力派、各个阶层、进步组织、知识群体、留洋学子,谁又不是对封建制度深恶痛绝!

只要北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恢复帝制,北洋瞬间就要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仅余的那一点正统也将消失殆尽,北洋的事业可以预见的分崩离析!

一场会议还没谈到正题就不欢而散了。

段祺瑞能够到达今天这个身份地位,自然不可能没有任何政治头脑,若是没有袁项城的支持,借他个胆他也不敢在中.央会议上大放厥词。

于是叫上徐世铮等一干心腹商量对策。

而今没有在会议上明确的支持杨度,袁项城肯定会心生怨恨,自己得考虑退路了。

“大帅,”智囊徐世铮首先发话,“今天你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袁项城,袁项城自然会对大帅不满,必须考虑对策了?”

“又铮有何高见?”

徐树铮,字又铮。

“何不效仿袁项城故智,安排好军队的兄弟们后,辞官归隐,待袁项城真做出如此不智之事,北洋肯定会有很多人对袁项城不满,时机成熟,大帅可以出山力挽狂澜,届时一个民族英雄的身份是逃不了的,大帅还可以顺利接收北洋的遗产,扩大自己的势力,袁项城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然则军队当如何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