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大汉忠臣董仲颖(1 / 2)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0 字 2021-08-19

 四人商量好计策,陆续分道离开。</p>

阎忠回去之后,第二天董卓就召见他与李儒议事。</p>

厅堂之中,董卓面无表情地坐在席上,这次他请辞骠骑将军,满朝文武纷纷赞成,很多人请求要将他调离洛阳,去外地讨伐叛乱。</p>

董太后倒是信守承诺,让他担任太尉,但暗地里,却笼络关中豪强等人,赏赐他们官职,调派他们的位置。</p>

分董卓的权力,董太后几乎已经不加掩饰,不仅将董承升为骠骑将军,还令关中豪强听命于他。</p>

要知道,原本董承的实力已经不弱,掌控南军两万多人,曹操等人尽在他麾下,又执掌宫廷宿卫,总兵力接近四万人,比之现在的董卓还要强大。</p>

若是关中豪强也依附于董承,那么董卓麾下兵马,就只剩下自己的西凉军与一部分并州兵,总共不过一万多人。</p>

而董承吞并了关中豪强的兵马之后,一跃就有六万多人。</p>

如此削弱董卓,董太后打的什么心思,几乎已经不用董卓手下的谋士去提醒,用脚指头都能想到。</p>

到时候难道会放弃一个麾下有六万多士兵的亲侄子,让一个麾下只有一万士兵的远房侄子当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吗?</p>

怎么想都知道不可能。</p>

所以董卓很清楚,自己当初抱有的幻想以及董太后的承诺,都会如清晨的露珠一样,变成梦幻泡影。</p>

自己那远房便宜族姑母。</p>

这是要食言而肥,根本没打算立他董卓,而是要偏袒自己的亲侄呀。</p>

想到这里,董卓的脸色就更加严峻,粗着气对手下两大谋士说道:“诚汉,文优,你们到底想到了对策没有?”</p>

李儒顶着一对黑眼圈,沉吟道:“明公,我想了一夜,若要动手,只有从内部与外部两个方向考虑。”</p>

“内部做何解,外部又做何解?”</p>

董卓问道。</p>

“内部,自然是从皇宫里找突破口。”</p>

李儒说道:“我想了很久,做这种事情,只能让太皇太后身边的人去做。可她身边之人并没有我们的人。原本我以为皇宫内部铁板一块,却又忽然灵光乍现,想起了一个人。”</p>

“谁?”</p>

“何太后。”</p>

“她?”</p>

董卓思索道:“你说的对,在皇宫中,也就只有她巴不得太皇太后死。可是何太后就是我当初向太皇太后建言废帝,她才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恐怕也是恨不得我死,文优觉得,她会同意这件事情?”</p>

一旁的阎忠颇为惊讶地看了眼李儒,没想到他跟陈暮一样,也看出了何太后这个关键点。</p>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呀。</p>

不过仔细一想,想到何太后身上倒也不算太难。</p>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p>

而整个皇宫之中,就只有何太后是董太后的敌人,还是多年仇敌,互相都巴不得对方死的那种。</p>

李儒跟陈暮一样,同时想到她身上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p>

“我也不知道她会不会答应,不过试试就知道了。”</p>

李儒抚摸着下巴山羊胡,笑着说道:“永安宫位于皇宫东明门外,由城门校尉把守,不似皇宫那般戒备森严,我们可遣人进去一探,不告诉何太后底细,只问她答不答应,若是愿意助我们一臂之力,那就最好,若不愿意,也不会暴露我们底细。”</p>

其实在董卓想来,一个被废掉的太后能有什么用处?</p>

无权无势,又没有法接近太皇太后。</p>

但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强,勉强点点头道:“那就按照文优的法子做,诚汉,你有何想法?”</p>

目光看向阎忠,眼中充满希翼。</p>

阎忠苦笑道:“其实我跟文优的想法一样,只能将从何太后身上想办法。”</p>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p>

一般想从内部攻破,收买内应间谍,是一个长久的工程。</p>

比如你看中某个人,想收买他,你就得了解他的喜好,他贪财,就给钱,好色,就给美女,投其所好,总归得一步一步来。</p>

可时间紧急,大差不离也就这一两个月的事,董卓哪有那么多时间慢慢收买董太后身后的人?</p>

所以只能找现成的,无比憎恨董太后的人。</p>

而宫里头最恨董太后的人是谁?</p>

可不就是何太后吗?</p>

因此李儒陈暮想到何太后,并不是多么聪明的选择,而是唯一的选择。</p>

不过陈暮的优势在于,还有个王钧帮忙出主意。</p>

作为熟知宫廷内部情况的常侍宦官,王钧在除了何太后以外,还提出了一个关键人物郭胜。</p>

这就是强于李儒的地方。</p>

听到阎忠跟李儒的想法一样,董卓失望地道:“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p>

他总觉得何太后有点不靠谱,一个失势的太后,还怎么去下毒?</p>

李儒说道:“何太后毕竟在宫里那么多年,也许能够想到一个比我们想得更好的办法。我们只需要找到她这个关键人物,具体实施,就得她由自己来负责。我们只需要答应她,如果她能成功,我们就扶持她上位,帮助弘农王复辟。我相信以何氏的狠辣与贪婪,必不会放过这次机会。”</p>

阎忠补充道:“何太后与董太后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董太后又废掉了何太后之子,立陈留王为帝,如果能够杀死董太后,重新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她恐怕一万个愿意,这一点倒不用担心,而且我听闻郭胜还活着,她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可用。”</p>

“郭胜?”</p>

董卓细细回想了一下,试探道:“十常侍?”</p>

“是。”</p>

阎忠点点头:“此人是何进同乡,当年何太后入宫,就是他举荐。如今郭胜在内省为太官左丞,负责膳食。”</p>

董卓眼睛放光,连连点头:“这倒是个关键人物,若是他来下毒,机会很大。”</p>

“可惜自始至终,我都觉得下毒的风险太大了。”</p>

李儒叹息了一声:“毒药味道很重,难以被掩盖,即便能找到合适的去下毒的人,成功的可能性也太小。所以我认为,从内部攻破不应该报太大希望,主要还是以外部为主。”</p>

</p>

“也不尽然。”</p>

阎忠微微一笑,取出两瓶毒药:“此两种毒药,一者为慢性毒,二者为急性毒,可以参杂在香料,食物当中,而且味道并不浓郁,难以察觉。”</p>

“哦?”</p>

李儒对毒药很有研究,听到这毒药味道并不浓郁,惊讶地道:“此药毒性如何?诚汉兄是从哪里弄到的?”</p>

“这是西域奇药,产自身毒,仅仅只需要一滴,就能杀死数人,毒性极为猛烈。是当年我从一个西域朋友那要来,价值不菲,一流百金,为我压箱底的宝贝。”</p>

阎忠大方介绍。</p>

一流就是八两,二流就是一斤。所谓的半斤八两,按照汉朝的计量单位来算,都是一流。</p>

而阎忠口中的身毒就是印度。</p>

早在西汉时期,汉朝就已经与印度有来往,包括《后汉书》当中,对于东南亚、西亚等地区就已经有了明确记载。</p>

其中不仅记载了印度,甚至还记载了古罗马帝国。</p>

如《后汉书·西域传》中就有“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的说法。</p>

西海,就是今天的波斯湾。</p>

当时甘英的使命就是出使“大秦”,也就是古罗马帝国,最终到达波斯湾,在今天的伊朗一带受阻返回。</p>

因此很多人以为古代王朝封闭,实际上秦汉时期对世界就已经有初步了解。</p>

中国人的冒险基因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由西域的丝绸之路,向着欧洲进发,开始探索整个世界。</p>

真正闭关锁国,搞封闭主义的,是清朝。</p>

后来野猪皮因为自身的愚昧,使得中国遭受了极为屈辱的近代史,让列强无不怀念我大清,也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p>

阎忠将这些毒药的来源说成是西域,一来让人没法查验,二来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给予董卓和李儒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p>

李儒接过药瓶,看着这个小瓷瓶,同样保持着怀疑地态度问道:“一滴杀死数人?砒霜也不过如此,毒性真的有这么猛烈?”</p>

阎忠笑了笑:“诚汉兄若是不信,可以亲自试一试。”</p>

“那我闻闻。”</p>

李儒非常作死地打开青化物那瓶闻了一下,顿时只觉得一股杏仁味扑鼻而来,整个人头晕目眩,心跳加快,连忙将瓶口封住,喘着粗气道:“好厉害的毒,我也曾研究毒药,从未见过如此奇毒,只闻一点点气味,就让我感觉要窒息。”</p>

差点试试就逝世。</p>

“此药可参杂入香料当中,慢慢浸入人体。若是明公购置珍贵的西域香料进献给太后,让太后每日熏香,不出数日,当毒气入体之日,便是太后身死之时。”</p>

阎忠微笑着介绍。</p>

董卓满意地点点头:“好药。”</p>

“而这一瓶,便是快速致人死地的毒药。”</p>

阎忠又介绍那瓶夹竹桃毒,说道:“倒进一滴入食物里,不仅味道很淡,且可以迅速致人于死亡,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良药。”</p>

李儒听到这两瓶药的药性,高兴地道:“有了这两瓶药,那我们可以制定的计划就多了几个,选择的余地,也多了几分。”</p>

董卓吩咐道:“那这件事情,由你们来制定具体的计划,要我做什么,尽管开口,此时就拜托给二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