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门艺术——题外话:胡言乱语(1 / 2)

 中医是一门艺术——题外话:关于中医的胡言乱语

一、看待中医的态度

毫无疑问,中医是伟大的!二千年的积淀,无数人的经验积累,创造了奇迹,拯救过无数生命,这些,已经不需要重复了。说的人太多,捧的人太多。当年太祖的一句话:“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就已经定性了,也让无数人热血沸腾地献身中医事业了。

然后,中医注定要成为一种历史,让中国人既感到自豪,又感到痛心的历史。也许不是现在,也许是在将来。

人类的知识最终会走向大同的。医学最后是无国界的,传统医学虽然在世界各地都存在,但毫无疑问,它们都不是主流的,只是对现代医学在某些方面的替代和补充。就像德国和瑞士至今仍有信奉帕拉塞尔苏斯(一位历史上著名的炼金术士和医生)学派的自然疗法医生,他们可以执业开诊,但不被纳入医疗保险。而中医是不能开诊的,必须考他们的执照(即自然疗法医生)才能开诊。

如果硬是要说,中医学一定能够在未来大放光彩,成为人类医学的主流。那就未免有点像义和团了。

很多人还愿意跟西方比,说什么十七世纪前西医还在放血呢。完全正确!历史上中医是早熟的,正象中国其它科技一样,远远超过西方。这已经不需要去比了,即使历史上中医优越,也只能是增加点民族自豪感,并不能让人们觉得中医因为有两千年的历史,便不会被现代医学慢慢挤占市场。

热爱中医的人,往往是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不自觉地把中医看成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就是国粹,一见有人对中医说三道四,立刻就把不爱国的帽子往别人头上扣。大部分失之意气用事.仔细想一想,改变人类生活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而现代医学(通常说的是西医),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这跟爱不爱国,完全是两码事。所有的所谓国粹,有哪个是改变了千万人的生活的?科技进步才是改变人类的力量。科技的进步是无国界的,也是不可阻挡的。

但国粹也不可以没有,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比如武术,可以让我们满足功夫片的快感,比如京昆,可以让我们生活得更加悠然,比如书法绘画,可以让我们享受艺术的快乐。但它们都无法振兴,因为人们的选择多了起来。不炼太极可以跳舞,不唱京昆可以唱周杰伦,而书法绘画则更多地被现代影视艺术所代替。正如你不能骂那些不爱唱京剧的人不爱国一样,你也不能骂那些不喜欢中医的人不爱国。

中医,是一种文化传统,可以满足很多人的心理需要,也可以治疗部分疾病,所以,它还依然有生命力。但即使在中国,也只能是现代医学的补充。而且迟早有一天,慢慢地会淡出历史舞台。

二、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医

近年来关于中医,人们总是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那么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呢?

先要看看什么是中医?中医的发展过程。

中医本质上是一种“医疗经验”与“自然哲学”的结合。

经验的部分来源于日常的医疗活动,比如《黄帝内经》成书之前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其中大部分是用单味药治疗某种疾病的经验,虽然有些是不可能有疗效的,但方法是对头的,先搞清楚这味药是治什么病的,反复验证,是可以积累越来越多的经验的。这是中药发展的正途。如果一味药的功用都没搞清,去弄动辄十余味的复方,可能永远都无法搞清楚,变数太大了。

经验还包括对生理、病理现象的认识,对外伤的治疗,这些都是经验医学的范围。是值得肯定的,但没有理论指导。

自然哲学是指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完全是在东汉天人合一的思潮下建立的。以气、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来构建了一个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及用药处方的体系。尤其是生理学部分,它本来应该建立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但中医的解剖一直不发达,虽然《内经》也说“夫八尺之士,死而可解剖视之。”但实际上没有规模系统地进行解剖,所以《内经》的生理学是建立在粗略的大体解剖之上,而配之以阴阳五行理念。因而就会产生“肝在左,脾在右”的错误。中医不重视解剖,而重视生理现象的理论构建,即“藏象学说”,有诸内必形诸外,是以黑箱似的理论推论来诊断病情的。这是它的精华,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它的糟粕。

所以,中医的医疗经验绝对是有价值的,而这套阴阳五行的模式,却是应该反思的。

但也有一个异数,就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实际上这两本书比《黄帝内经》和《难经》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另外一个模式,即八纲辩证。长沙太守张仲景是个从实际出发的医生,他治疗外感伤寒病分为八纲,配以方药,这是一种试图将经验上升为理论体系的尝试。从思维方式上看,他力争“以药主症”,这个思路是对的,所以后世的日本汉医独尊仲景,也是有道理的。可惜的是疾病太复杂了,不是伤寒金匮两本书能概括得了的。若遇上这两本书里没有的病症,后世的医生便仍然用《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为主,而八纲辩证也慢慢失去其独有的位置。

再说中医的生理基础,是经络学说。经络本身是大大值得怀疑的。因为这些经络和穴位都是后人慢慢增加的,根据是什么,说不清楚。最早的马王堆出土医书,只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后来到东汉怎么就变成了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呢?是经验,还是为了配合天人合一而人为设定的呢?无考!比如人体三百六十五穴,不就是天人合人,人体小宇宙的对应吗?

经络里面流行的是什么?是血,还是气?有些地方说是血,有些地方说是气。又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中医还有卫气营血学说,说来说去,都没个准。

试想,针灸是扎在穴位上的,如果里面流的是血,那就是扎在血液里面,如何能有“得气”之说?这是矛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