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产品何以独多“洛丽塔”(1 / 2)

武侠.历史 喵喵2001 2430 字 2019-11-15

 “洛丽塔”本是俄裔美籍小说家纳博科夫同名小说里的主人公,一个有着大大眼睛的十二岁少女,一场和年迈养父间**恋悲剧的女主角。小说面世后反响强烈,并被改编为各类文艺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从此“洛丽塔”成为外表或实际年龄较小、尚处发育期可爱少女,而“洛丽塔情结”则被用来形容对这类可爱少女有特殊迷恋的的倾向。

这个词并非日本原创,但如今几乎只要提到“洛丽塔”,人们必然会联想到日本,因为在日本,有关“洛丽塔”的文化产品实在太多了:几乎任何题材、任何体裁的日本文化产品,都有“可爱少女”的大眼睛闪动。

早在1966年,日本就诞生了剑持加津夫的罗莉写真集《NYMPHET•12岁的神话》,和最早的“洛丽塔杂志”《少女爱丽斯》;1979年漫画同人志贩售会上面市的《CYBELE》则是日本最早的罗莉漫画同人志。受此影响,洛丽塔旋风在20世纪80-90年代一发不可收拾,大眼睛的“洛丽塔少女”青涩形象在动漫、游戏作品中蜂涌出现,如《天地无用!》中的莎莎美、《机动战舰NADESICO》中的星野琉璃和《魔卡少女樱》中的木之本樱等。有人说,95年以后的日本动漫作品中“每一部里都有洛丽塔少女的影子”,虽不无夸张,但也多少反映了“洛丽塔少女”在动漫游戏界的泛滥。

不但如此,“洛丽塔少女”的身影开始越来越多出没于貌似全无相关的文化产品领域,诸如恐怖片:洛丽塔型受害者、甚至洛丽塔型女鬼都屡见不鲜;市面上洛丽塔娃娃和服饰道具十分抢手,而COSPLAY活动中洛丽塔更是公认的热点,甚至许多成年女性也不惜花上近万美元,去欧洲参加所谓“欧洲公主之旅”,亲身体验一把重归洛丽塔的感觉。在日本时尚发源地,东京的涩谷和原宿神宫桥,每逢周末,随处都能看见穿着镶褶边的公主裙,头戴带花边的婴儿帽或是扎着宽大的缎带,手拿泰迪熊玩偶,打扮如洋娃娃一般的“洛丽塔少女”,从10多岁的女孩子到30多岁的妇人都有,有时人数多达数百人。因为洛丽塔现象在日本文化产品中如此普遍,甚至出现了一个日语专有名词:洛丽控。

许多人对日本文化产品何以独多“洛丽塔”困惑不已,有人斥为变态,也有人将之归咎于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所导致悲观情绪,使得日本女性产生浓重“白日梦情结”,希望通过这种非常方式“回到少女时代”,更有些分析家认为这是一种由原子弹袭击萌发的“小男孩亚文化形态”,认定日本社会在战后压抑失败感受,时刻焦虑原子弹重新降临,因此产生了“在成人世界里依然像小孩子一样生活”的奇怪年头,并通过“洛丽控”宣泄出来。

必须看到,日本文化产业有繁复而严密的产业链,任何时尚的流行背后,都必然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洛丽塔少女的全面开花,说到底是市场的需要,是因为日本文化传统里具备其萌发、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