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纪行(1 / 2)

武侠.历史 喵喵2001 2489 字 2019-11-15

 远在孩提时代就去过几次常熟小城,记忆中的小城曲径通幽,山环水绕,狭窄的青石板路染满苔痕,蜿蜒在一座座深灰色的独立小楼间。城很小,也很静,秀丽的虞山从城市西北角绵亘入城,给人一种亦都市亦田园的奇特感觉。

直到很久以后才晓得,常熟竟然是江南有史可据最早的一座都市,早在商代末期,周文王的两位叔叔泰伯和虞仲,为了满足年迈父亲传位给三儿子、也就是文王父亲季历的愿望,借口采药,结伴远行,从遥远的关中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将这片山水相连的福地建成了当年南方绝无仅有的繁荣城池,那座高不过160丈的虞山,不但有着号称“虞山十八景”的优美风光,还蕴藏着一代又一代名人的遗迹,可惜儿时的我,只顾得上觊觎“王四叫化鸡”和汤汤水水的常熟蒸菜了。

好在常熟交通便利,只要有心,重游的机会总是有的。

琴川河清澈依旧,传说中如琴弦般秀丽的七条汊河却已被崭新的驳岸修整得看不出就里;青石板路已不多见,那些深灰色的独立小楼,也被一排排新楼所取代,街上人多了,车也多了。本来么,如今的常熟即使在富庶的苏南,也是屈指可数的富裕小城。

不过山水亭园融为一城的格局依旧,“小城市、大园林”,果然名不虚传。翁同龢的故居方塔园风韵宛然,上次来时尚不开放的、清代著名小说家曾朴的曾园也已修葺一新,一园一景,别有洞天。

十里虞山也如故,山上的树木,仿佛比当年更葱翠了些。修葺一新的城门城墙突兀高耸,略显得有些不协调。

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一道道古朴的石坊无声地提醒您,这座山是一座圣地,是文气郁郁、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的所在。

虞山虞山,自是由虞仲得名。泰伯病逝后,虞仲被当地人推举为首领,建立了名叫“勾吴”的国家,这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吴国的雏形,从某种意义上说,虞山可算得江南人的祖坟了。

虞仲的墓冢就矗立在虞山之侧,一块块后人所立的石碑、石坊,寄托着后人对他们兄弟让国雅意的追思。“一时逊国难为弟,干载名山还属虞”,吴人是谦逊的,却也是高傲的,可以让出王位,却绝不屑向弟弟屈膝称臣,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种血性,是否从这开辟草莱的江南第一都市萌芽?

言子墓便在虞仲墓左近,石碑石坊,同样不少。孔夫子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名徒七十二,却只得言子这一个江南高足,而这位言子恰是虞山脚下生长的子弟。言子生于斯,卒于斯,给这座小城带来崭新的文化气息。墓志多谀词,名人且不免,但言子墓前康熙手书“文开吴会”四字,却是对这位“南方夫子”最得体的盖棺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