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仍留一箭平天山 上(1 / 2)

山河赋 明月晓轩 7197 字 2019-11-08

 那日早朝之时扶风八百里加急送至,南平国叩边,白鹤关告急。

南平国位于鹤舞、扶风两郡交界处,与鹤舞天牧州、扶风晋安州接壤。南平在建制和文明上高于北辰、低于安靖。南平尚未建立起完备的国家体系,部落仍然是构成国家的主要板块,而部落首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多年以来,南平国君都在尝试着象乌方、安靖、西珉那样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治,树立国君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建立安靖那样以郡县制、进阶制等严格政体构成的国家制度。然而,几代君王的努力还是没能冲破部落分权制长久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君王因为着手削弱部落实力而遭到暗杀或者宫廷政变。

苏台的心腹之患向来是以游牧为主的北辰和东越,乌方、南平也是宿敌,却不如北辰与东越那么彪悍。故而每年的边关告急从九月开始,那时北方牧草成熟,正是人强马壮之时,乘势而下掠夺边关。此时,以农耕为主的安靖也进入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秋收,稻米丰裕,此时掠夺可以获得最多的粮食。

苏台与南平之间和与乌方之间一样,时战时和。安靖国泰民安,南平就会收敛起来,一旦国家衰弱,第一个扑上来咬一口的就是这两个国家。

苏台迦岚出任鹤舞领主后的第一功就是与南平的战斗,十七岁的迦岚王亲自披挂上阵,身先士卒、力斩敌将。两年内数度决战,连南平国主都在一次战役中中了迦岚的箭,于苏台历两百二十年六月伤重而亡;新主登基后听从大宰宛明期的建议,向苏台王朝求和。至此之后整整六年,两国不曾发生过一场战斗,没想到苏台迦岚离开鹤舞不过短短一年半,南平居然又起波澜。

也许是还记得当年大败的悲剧,也许依然畏惧鹤舞的兵强马壮,南平这一次叩关选在了与扶风接壤的地方,也就是白鹤关。由于过去六年的安宁,扶风郡一直将主要兵力布置于与乌方接壤的关口,白鹤关仅有五千将士。

南平兵马一到,白鹤关当即告急,守关主将是丹舒遥的学生,一方面带领将士、发动关城百姓拼死守城,另一方面迅速准备文书向扶风郡治和京城告急。

前一日苏台迦岚收到边关告急文书,当即在早朝上上奏,请求朝廷应对。哪里想到第二天早朝,没等到朝廷调兵命令,也不见筹集粮饷,皇帝一开口就是“御驾亲征”。

群臣面面相觑了许久,最后还是大宰第一个站出来劝谏,当然是例举此时御驾亲征不利条件等等,比如天子驾幸动辄万乘,各地郡县惊动,迎王接驾都有固定礼数,耗费巨大。同时天子出行要讲究礼仪,日行不过三十里,而边关告急一日万变,应当兼程倍道等等。然而皇帝也不知听了什么人的撺掇,满脑子都是旌旗招展、万骑簇拥的气派;还有王师到处所向披靡,敌人望风而逃的得意,哪里还听得进劝谏。大宰、大司徒等人进言时还能忍着,到了殿上书记昭彤影出来劝谏时当即翻了脸。昭彤影举例说明天子不宜亲征的道理,尤其是前头一人说什么天子亲征能鼓舞士气,她却说自古天子亲征妨碍将领用兵远远多过激励士气,从来败多胜少。比如前朝清渺王朝就是因为“僖皇帝”数度亲征结果劳民伤财,清渺王朝在她之后两代便亡。偌娜听了勃然大怒,说你胆敢拿出了名的暴君来比朕,难道是说朕荒淫无度么!当场将昭彤影一顿斥责,本来还要廷杖三十,幸好迦岚出来求情,这才免了。

当时花子夜并没有上朝,他从皇陵回来的当天晚上就病倒了,大夫说是风寒,可接着十来天吃了无数药就不见半点好转。连皇太后都亲自到正亲王府去探望他。朝堂上一番热闹到了下午他才从司殿紫千口中听说,当即命备车,强撑病体入宫求见偌娜。

他这一次学乖了,不急着说反对的话,慢慢地和偌娜谈论朝廷政务,说着说着偌娜也透出了点真心话。她说:“皇兄想想看,迦岚自领鹤舞以来屡立战功,声震四海。尤其是去年解京师之围,更让天下百姓交口称赞。而我这个皇帝却被人说不但没有开疆扩土,就连守成都做不好,连京城都被人围了几十天,叫你我兄妹颜面何存?南平叩关,扶风告急、威胁鹤舞,若是朕御驾亲征能重创敌军,这下子还有谁敢看轻朝廷?”

花子夜听了劝说道:“皇家的威严并不在是否亲自上阵,若是每次边关一告急就要皇帝上阵,那还养着那么多将军做什么?”见偌娜不以为然地样子,咬咬牙道:“如果陛下不想鹤舞复立军功,一定要显示朝廷威严的话,那么就请让臣领军出征吧!”

偌娜也没有立刻答应,又看到花子夜气喘吁吁,脸上也红的异样,应付了几句就命他回去休息。可怜花子夜哪里睡得着,一夜翻来覆去,第二天又开始发烧,到了第三天不顾王妃再三劝阻死活撑着去上朝。然而,就是这一日的早朝上皇帝苏台偌娜下旨,以皇兄正亲王苏台花子夜为大元帅,领军十万救白鹤关之围。所需副将及帅府幕僚,任其在朝廷中选择,所有辎重粮饷,令夏官供给。

此令一下,花子夜也傻了眼,不知什么人如此本事在一日一夜之间让偌娜彻底转变。

真的领了君王旨意,花子夜的病情神奇的好转了,他年轻又练过武,底子本来好,不过两三天时间就已经痊愈,着手调派人员。调用京师停云营八万精兵,以该营主将为副将、该营军司马、行司马等均任原职,加上其他地方抽调的军队,共计十万。另外调用了一个前锋,便是丹舒遥。

这一任命说意外也意外不到哪里去,早在此之前,也就是水影前往丹霞后花子夜和迦岚两个一唱一和保下丹舒遥的性命。又过半个月皇帝下旨感念他昔日功劳,剥夺家名贬为平民。丹舒遥于是出狱,他在京城的宅子下狱之后就被抄没,便暂时栖身在一个昔日部将家中。虽然他被剥夺了家名,可春官并没有下令剥夺其女丹夕然的家名,而他也不回乡,宁可寄人篱下。明眼人看了都知道这位前任大司马的倒霉算是到了头,这样子平民也做不长,朝廷明摆着是要继续用他的。只不过差点要杀头的人马上被提用皇帝面子上过不去,律法上也说不通,他继续留在京城就是等待一个合适时机罢了。

果然,南平扣边,朝廷以花子夜代替皇帝亲征,先从停云营点足了武将,只留下一个重要的前锋迟迟不点。那时就有人说看样子丹舒遥要东山再起了,事实果然如此。

此外还有两个职务迟迟没有动静,那就是记室和掌书记。朝臣们对此议论纷纷,有说会从夏官中选,也有人说正亲王府司殿紫千在五位上好些年没提升了,大概就在此次了吧。然而所有的猜测这回都落了空,直到偌娜率领文武官员亲自送花子夜出城的时候,这两个职位还是空悬着。

然而就在花子夜启程的同一天,朝廷的密令到了丹州卫方手上。令中说明南平扣关花子夜亲征,已经从各地征调军粮、军需,要他丹霞郡准备接收和押运。此外令司制水影和从扶风调回的三个人在清平关驻留听命。

皇太后琴林在得到密报之后将一块玉如意狠狠地摔在地上,骂了句:“变着法子要让那贱人发迹!”

南平国扣边在白鹤关外聚集七万兵马、号称十万,以辽朝元为主将。人衔枚、马摘铃,簧夜偷袭。白鹤守将是丹舒遥得意门生名叫藜褚雁,是年三十一岁。白鹤关从来不是要塞,虽在前线,然而白鹤关之后没有热闹的集市繁华的城镇,而是上百里荒原和峻岭,零零散散有一些村落。白鹤关外像一条狭长的走廊,百里之外走廊两边各有鹤舞、扶风的几个城关,均在险峻场所,要破了这几关才到两郡腹地。不管怎么看这种打法对入侵方来说极其不划算,故而各国入侵多走扶风天野关、万里关和戎城;以及鹤舞玉珑关、受降城。白鹤关仅有五千士兵,仓促应战,不知道是藜褚雁英勇还是辽朝元为了奇袭带的兵马不够多,一番血战虽然折损了千余人居然还守住了城关。当夜藜褚雁派出勇士往戎城报讯。扶风郡郡治在宁州的州治长宁,然而扶风大都督的官署却在前线的戎城。扶风代理大都督邯郸蓼当即调动三万兵马前往支援,她一方面尽可能的筹集粮饷军需送往白鹤关,另一方面牢牢记着丹舒遥说过的一句话“扶风第一劲敌永远都是乌方”,故而不敢调动主力。所拨兵马不在克敌,而是拖延时间,等待京城援军到来。

南平白鹤关方面主将辽朝元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勇士,他和父亲辽洚深都以勇武著称。辽洚深参加了六年前大举攻打鹤舞的战斗,在国君战死,兵败如山的恶劣形势下,担任殿军。他的英勇作战让鹤舞军付出了极大代价,并挽救了许多友军的生命。辽朝元这一年二十七岁,是辽洚深长子,他是女奴所生,然而南平不重嫡庶,他十六岁就以勇猛名满全国,在六年前的战争中与其父一同殿军。曾单刀跨马立于山道上,力斩三名大将,竟使千余士兵在他面前退却。

南平这一次用兵的三军前线统帅是辽洚深,然而真正的谋略主持者乃是南平大宰名叫宛明期的人。

六月二十日,辽朝元在军营中商议攻城计划,出征前宛明期的命令是不许胜不许败。在新的命令到达前死死拖住白鹤关,要逼得苏台一次次向白鹤关增兵。同时又要保存自己的兵力,随时等待总攻命令。这几十天来打得辽朝元叫苦连天,既要削弱其实力又不能让对方看出端倪的仗实在难打。看着城墙已经残破不堪,有些地方眼看着不用攻打,只要一阵大风一场大雨就要坍塌;而守军也是人困马乏,城内粮草到还充足,可弓箭明显不够。今日一阵攻城差一点就能成功,还是对方两员主将,一个亲自在城上砍杀,另一人冒着箭雨击鼓,鼓舞了士气,一阵猛攻才将己方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