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四月八日(2 / 2)

长风 紫钗恨 4683 字 2019-09-29

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军官指挥战斗,部队的战斗力将削弱。但是长城线上的灾难,比起四月八日北京城内的事件,恐怕只是小事一桩。

没有人能说明这一事件的起源,但是可以确认的是,上午十时,拱卫军统领萧如浪命令将游行地退伍军人从总统府附近驱走。二百名警察投入了这个行动。

起初的行动非常顺利,但是很快,退伍军人开始向警察们扔起砖头,十时四十分。失控的警察向人群开火,造成了六人受伤,其中两人中了致命伤。

萧如浪在得知开火的消息之后,觉得是自己大显神功的时候到来。两个团的步兵紧急出动,他甚至装上平时很少穿地中将军服,他的副官表示不同意,一再声称:“阁下,这是政治事件,我们是军人!”

可是萧如浪却说道:“在烈风人兵临城下地条件下,绝不可允许任何叛乱的发生……”

他甚至决定亲自督战,两个团地士兵很快就集结了完毕,他却并没有率部前进,当即有人问道:“不出动了吗?”

萧如浪回答是:“等骑兵……”

对付游行的人员动用骑兵,这在共和历史还是第一起,事实包括退伍军人、学生、辞退公务员并无意对抗政府,他们只是忧心时局,当然也有经济上的因素。

与许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当时参加游行地老兵中,为数最多是鄂系老兵,按共和法律,他们有权得到小一笔长期退休金,这些老兵参加与直系的死战,也曾与柳镜晓死战于归德,可以说是鄂系的疯狂支持者,但是段铁民上台后,在财政上没有办法,便挪用这笔钱来维持他的嫡系拱卫军。

此外还有一批旧公务员,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段铁民采用大量裁员的办法,但是积欠的工资却一直没有结清,因此旧公务员们希望至少结清一部分工资。

无奈的老兵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只能诉诸于无言的行动,他们只是想见段铁民一面,向他诉说鄂系失败后老兵的苦楚,但是此时段铁民却是下达了命令:“对闹事者断然镇压……”

整整两个团的步兵和一个团断然发起了进攻,其结果自然只是单边倒,无助的老兵在雨点般的鞭子和棍子下,只能一边高唱着鄂系的战歌,另一边却在默默忍受着这一切,他们在用力挥着舞动着鄂军的三色星旗帜,但是段铁民的骑兵却冲上去撕破了三色星旗,这或许是历史女神的讽刺吧。

必须说明的是,除了萧如浪之外,还有拱卫军旅长陆心兰也有承担一部分责任,在他带领一个团也参加了镇压行动。他所不知道的是,他的对面有一个叫王霸顿的士兵,在许多年前的归德之役,几个十七师的士兵端着刺刀冲向了陆心兰,幸亏有个唤叫王顿霸的鄂军士兵拼死杀伤敌军,把陆心兰给救了下来,但这王顿霸也身负重伤。

由于战事紧急陆心兰只说了:“大恩日后必定重谢!”,就继续指挥部队去,但此时王霸顿的身上同样落下了棍子和鞭子。

拱卫军甚至冲入了老兵临时居住的贫民区,无情地驱赶着一切,甚至烧毁了老兵们临时搭建的棚房,熊熊的烈火中,老兵已经开始高唱一曲流行于西洋的战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虽然他们是刚刚学会这首来自于的战歌,有老兵直白地说道:“从今天起,段铁民这三个字一文不值!”

但是最却在下午四时三十分,执政府前那两排密集的排枪宣布旧共和在法统上宣告结束了,三十八名生命倒在了血泊中,一百七十六人受伤。

萧如浪并不知道其中的意义,但是段铁民却是目无人色地赶到了现场,望着血泊之中的惨景,段铁民泪如雨下,两十小时在议会上,他虽然一再推托在自己其中的责任,但显得很无力,长期以来视为花瓶的参众两院也不得不在心意的推动,决心惩处相关当事人。

段铁民虽曾屡次谋求鄂系的复起,但是最后打破鄂系复起希望的人,也是他自己,从共和九十六年四月八日起。鄂系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了。

共和建立以来,有自由而无民主,但是从来没有这种恶劣的现象在中央出现过,事后段铁民曾向各省求助解决办法,但是无人回应,最后又求教于同出鄂系一脉的柳镜晓。

但是柳镜晓只回了一句话:“请执政下台!”

这便是天下间的民意了,此时的柳镜晓已经决心抛弃中央政府,搞自己的一套,在拉拢川湘鄂三省之后,以七省联盟为基干,所谓“十省大同盟”的组织就出现,这个十省联盟事实上独立于中央政府,而西南的离心趋势更为严重,莫敌甚至完全搞起了自己的一套,这事实就是新共和的起始。

而局势越加恶化,长城线已告失守,禁卫军损失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兵力,而奉军也损失了数万人,虽然给予烈风军以重击,但是四月二十三日,又是悲剧性的一天,烈风军占领了丰台,对北京城形成了小合围。

为了加强烈风部队和补充兵员,烈风再次向北支军追加了四个师团和若干后备部队,现在的北支军(总军)的总兵力是二十五万,而北京城的守军虽然有二十万人,却是二十万残破不堪的部队。

在关键的时候,共和历史上再次响起那句名言:“十三镇!掩护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