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小苏州”大闹上海滩(1)(2 / 2)

江南神偷王 窦应泰 2759 字 2019-09-12

1959年冬天小扒手王同山曾经有过一次短暂的回心转意。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出生在一个革命干部的家庭从小王同山就聪明、果敢、善良和肯于助人为乐。在结识新加坡来苏州读书的小k之前他在私立念达小学读三年级时曾经是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王同山从小学一年到四年功课都是全班甚至全学校最优异的一个。他也是全苏州第一批加入少年先锋队的学生之一。虽然那时候还没有“十佳少先队员”的称谓可是那时的王同山天资聪颖特别是他的作文从小就显现出越一般孩子的灵性和文采已经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非但如此那时的王同山还十分爱好文学曾经先后在三年级和四年级时给当时的《中国少年报》和《少年文艺》杂志上投稿。王同山优美的文笔与他越普通孩子的艺术构思都让那些报社和期刊的编辑们惊叹不已于是他写的一篇篇散文、小品、特写和诗歌便接连刊登在这些报刊上。要知道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在他的文章中写出《岳母刺字》和许多爱国的故事来是一件多么让人惊讶羡慕的事!王同山的文章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无疑会在就读的念达学校产生巨大的震动。

回想起往事王同山自己就像做了一个梦。他知道自己决非从小就是个坏孩子。如果他后来不结识小k这样的朋友如果他的家庭有一定限制他思想出轨的制约力那么他也许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王同山在那天冬天的短暂改变当然包含他父亲和一些亲友的感化作用。特别是王父不甘愿他惟一的儿子从此沦落成社会的唾弃者王父虽然性格暴躁没有一套教育子女的办法但他也明白王同山走到今天肯定与他的疏于管理不无关系。可是王父的自责与苦心并没有真正感化王同山他在五中读书的时间最多不过一年就在196o年夏秋之交又一次逃学了。王同山的再次堕落和出走就连学校的老师也感到无可奈何了因为即便把王同山的人强行拉回学校他那颗野了的心也无法再回到从前被他视若神圣之地的课堂了。

王同山这次出走也是受小k的欺骗和煽动。小k在五中先后受到几次处份以后最后还是被正式除名了。王同山虽然在你们父亲和老师的教育下曾经努力摆脱这个把他拉上扒手之路的“师傅”。可是他从前毕竟是小k的“徒弟”小k离开学校以后又多次采取打电话和写信等手段千方百计把王同山位向社会。当然王同山最后没有经受住诱惑就在于他那时对作物质享受的追求一天比一天强烈了。

196o年夏天的苏州是炎热的。

王同山在这一年夏天所以变本加厉地重操旧业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遍地饿蜉。王同山看到苏州也像全国一样投入到轰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深翻地和各行大业大跃进的洪流中去他的父亲在那一时期忙得几乎连人影也难以见到了。王同山见学校的学生也都拉到苏州附近乡村去他当然无心于学业。而饥饿就像可怕的瘟疫一样困扰着刚刚14岁的王同山。为了解决温饱也为了让自己吃到难得一见的副食王同山更加变本加厉地开始了偷窃。

苏州小城在王同山眼里永远是那样美丽。就像一块碧玉上镂刻下点点生辉的花纹只要看到它就会感到无限珍贵诱人。他特别喜欢在苏州城里那些曲折的小巷里转来转去他多么羡慕那些与“偷”字无关的正常人。如果他现在不是在为生计到处寻觅可趁之机那么他该有多么愉悦的闲情逸致去好好看一看让他魂牵梦绕的苏州啊?他不知小时候父亲带他去过的古巷幽境是否还在?在记忆里王同山好象对诸如黄鹂坊、锦凡路还有干将坊这些地方都耳熟能详。他记不得究竟是哪一位近代墨客曾经在游览苏州小巷后信笔写下一篇题为《雨巷》的佳作这使王同山油然忆起在苏州那些比比皆是小巷中确有一处名叫“诗巷”的胡同。如今他四海为家到处奔走在别人鄙视的目光之下再回苏州时早已记不得哪里就是那条让他神往心驰的“诗巷”了。想到自己这些年来竟没有一个宽裕时间好好看一看自己出生的苏州真是人生的最大憾事!有时他也暗问自己:“为什么我就不能好好看苏州?为什么我就不能成为诗人和作家?为什么我就一辈子老这样偷下去呢?我还要偷到何时为止呢?”